中国造纸业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最终在产能过剩重压下深陷亏损泥沼。生存还是死亡?对部分企业来说已经没有选项。
一场造纸史上迄今为止最强关停风暴来袭。相关文章:http://www.pmmcn.com/news/show-3113.html
274家企业、621万吨产能——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产能造纸企业的首张名单。随后公布的第二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火力再次指向造纸业——67家企业共计约120万吨产能要强制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的背后,是行业久治不愈的污染桎梏。众所周知,造纸是“两高一资”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造纸工业废水都是十分严重的污染源。从山东潍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渗污水,到江苏南通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搁浅,让原本就备受诟病的环保问题,瞬间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1年造纸业废水排放量和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别占到18%和2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然而造纸业产值却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这与其污染排放量极不匹配。”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如今,环保问题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近期,全国实施的“绿篱行动”以及不断见诸报端的各地环保事件,都预示着环保治理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国家整治国内工业污水问题,造纸业必将首当其冲。然而,想要对由八成小企业组成的造纸行业痛下手术刀并非易事。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对于绝大多数造纸企业来说,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生死考验。然而,在与死神赛跑过程中,经历行业鼎盛时期的造纸企业依旧抱有“扛过这一轮寒冬、等到下一个春天”的幻想。
造纸业新一轮洗牌期已经到来。这一源于中国“四大发明”古老行业体内的血脉,在全球化生存的灼烤下,流淌的到底是“剩者为王”的机遇,还是注定无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