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产业已经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即将终结。过去十年里,中国对虾产业的高速增长的驱动因素为:2008年以前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尤其是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可观的对虾养殖效益;对虾养殖技术进步。
但现在不得不说,这些因素的拉动作用均在减弱。首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全球经济恢复尚需时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更是对中国对虾出口造成很大压力;东南亚近些年对虾养殖的高速发展,也让中国对虾出口愈显弱势。
与此同时,中国对虾产业寄予厚望的内销市场开拓,进展得比预想中缓慢。另外,中国对虾养殖一直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既存问题日益凸显。
这四大驱动因素实际上也支撑了中国虾料的高速增长,而这种高速同时也是对虾饲料业最危险的博弈:一旦这种非理性的对虾养殖发展方式仍旧持续,对虾供应量容易造成对虾价格的崩溃,或者不期而至的重大疫病让整个对虾产业陷入泥潭,在赊销模式下,这将造成虾料企业运营体系的致命压力;若为减轻运营风险而减少资源投入,苦心经营的企业品牌有可能随之遭遇“滑铁卢”。如果对虾养殖业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发展,甚至有所减少,虾料企业在彻底进入红海之后,该寻找一条怎样的道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经济体的成长路径,一般认为是从要素驱动型到效率驱动型,从效率驱动型再到创新驱动型。
对于中国对虾产业这样一个经济体,它本来是要素驱动,靠低廉的劳动力,也靠天吃饭。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恶化,劳动和资源成本上升,中国对虾产业“要素驱动型”模式难以为继。
未来,通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以及生产效率提升,促使中国对虾产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已是大趋势。
中国对虾产业依然拥有多种途径缓冲各种压力,即是说,这种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是渐进的,不大可能是骤然发生的。
除非爆发大规模疫病,或者严重的对虾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着未来可以预见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成本升高、资本投入下降,中国对虾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与内销各个环节的**协作与整合。
本文由黄鱼批发网整理发布,官方网站http://www.xphuang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