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83.230.* 2015-08-11 16:15:00 |
【志丹点金】人民币现史上**跌幅
中国央行周二(8月11日)宣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较上日中间价出现了接近2%的贬值,报6.2298元,为历史**降幅。
(志丹点金)扣【121-7439-628】--**金融理财策划师、黄金白银投资分析师。进入金融行业数年间,在黄金、白银、外汇、股票领域都有长期的操盘实践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有自己独特的风险控制系统和交易系统,尤其擅长黄金、白银、外汇的实盘交易,凭借长久以来的特殊盘感并结合多项技术分析在货币交易、贵金属交易等金融投资领域有稳定的盈利记录。
央行并表示,自今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央行新闻稿称,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我们理解汇率贬值既非一次到位,也非失控式的大幅贬值,那么未来我们怎么看?首先,我们理解本次汇率变化“顺势而为的市场化改革”,核心思路可能还是台风当前、适度弯腰前行,适度防御风险的思路。顺势而为指的是当前经济基本面走弱、汇率高估、资金流出也在加速,一次中等幅度的贬值可以消化部分预期和风险;而报价改革则促定价更加市场化,扩大市场汇率的活动空间。
因此,如果按照市场化改革角度去理解,并结合当前中美经济基本面去分析,则人民币存在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从而并非一次到位。
但同时,央行公告特别注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后,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人民银行将密切监测市场,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我们则理解为在磨合期,央行仍然担负稳市场稳预期的责任,从此推断则并非失控式的下滑(同时央行的后续展望中,强调了对跨界资金异常流动的监管)。
为什么说在“预期之中”?一方面,7月中国出口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外围经济体需求走弱是导致出口大跌的部分因素,但人民币汇率走强显然也给出口带来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7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已从报告公布前的46%升至56%。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发酵,新兴市场国家的飘摇,亦令央行死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见其苦。因此,此时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走贬,是因应出口骤降压力与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次优策略。诚如央行所言,“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着走贬,只要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平稳,央行可能就不致过分担心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失控,及其对跨境资本外流的影响。
为什么说在“意料之外”?按说,今年美国破天荒地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央行此时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会给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以口实,从而在加入SDR的节骨眼上平添一些变数。但反过来想,相比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央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更为实质的“示好”信号。考虑到此前资本项目开放的加速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强,显然也是今年人民币加入SDR的一个筹码。我们不知道背后有无筹码交换的原因,但汇率不同层面的优先排序亦是需要的。况且,即便“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也要“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央行也是留了一个缺口,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个方向,但需要一个观望和调适的过程。
人民币大贬之后,我们可以期待什么?我们提出两个倾向性判断:一是央行不会连续急剧地引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贬。如果将今天人民币对美元的主动贬值理解为一次压力测试的话,央行不可能不担心人民币贬值与贬值预期之间的相互强化。央行也在声明中指出,“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因此要“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二是央行**降准或定向再贷款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贬,未必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但显然对国内流动性是边际上收紧的。再考虑到地方债置换的陆续推进,以及新近专项金融债的发行,央行提供流动性对冲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央行需要考虑的,只是届时采取蕴含强烈宽松信号的**降准,还是采取更有定向调控意味的(信贷抵押)再贷款而已。
那么为何选择当下的时间窗口进行一次性的贬值?首先,人民币当前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目前除中国外的新兴经济体货币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欧元、日元也表现弱势,全球主要货币中美元和人民币表现非常抢眼,其中美元的走强有自身经济复苏、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等的支撑,但反观人民币,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加大、货币政策持续放松,资产价格压力较大,人民币自身存在贬值的要求。但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保持住了相对的稳定,对非美货币是出现了较大的升值。所以,要维持人民币强势,中国已经付出并也需要继续付出较大的成本。一是牺牲出口。从上周公布的出口数据来看,7月出口下降8.9%,三季度出口转负增长正在逐步兑现,三四季度出口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出口的弱势和人民币的坚挺不无关系。二是,要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相对坚挺,可能需要央行调动外储实行一定的干预,也需要付出财务成本。
人民币要持续维持兑美元的稳定难度较大,且成本也偏高。选择在适当的贬值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并且,从目前的时间窗口来看,今日公布的7月M2同比增长13.3%,且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暂时不提结构,至少从总量看,数据是非常可观的;近几个交易日股市也出现了较为理想的持续反弹,从表面来看当下还是较为繁荣的。而如果继续往后推迟贬值的时间,则一是可能届时股市走入熊途,二是经济金融数据存在较差的可能,三是9月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当下贬值的风险相对较小。
未来人民币会何去何从?我们维持人民币下半年小幅贬值,整体稳定的判断。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从全球的货币格局来看,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出现了较大的持续升值,对美元保持稳定,而全球经济仅美国一只独秀,中国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如此坚挺的汇率,如果一旦央行没有控制好贬值预期,则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和幅度可能难以控制,而在国内资产价格泡沫较大情形下,人民币贬值、资金外流、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这样的循环体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承受的。并且,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在推进之中,央行也需要维稳汇率。
对于债市的影响,我们认为资金外流对于股市、地产等资产价格影响要显着高于债市。如果形成显着外流,则进入危机管理模式,经济下行加剧,货币政策需要对冲,对债市反而有利。
中国央行下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历史上**的一次降幅,对于及时汇率的现货平台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宁贵银平台每周调整汇率,有利于及时消化汇率调整带来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亏损,赶快加入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