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8.106.* 2016-08-10 17:39:54 |
国内的传统企业家们大多向来低调,信奉“踏实做事,凭产品说话”的风格,但是近几年,看到雷军、周鸿祎、董明珠这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出尽风头,连公司广告费都省了一大半,不少老板就开始焦虑了:是不是咱也该高调一点,争当个小网红?
企业家或老板当网红真的有意义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在犹豫买小米手机还是金立手机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在印象中更有意思,而选择小米这个品牌。金立的老总是谁?恐怕很多人都想不起来。但是,企业家想当网红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呀,想在互联网上发声,想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不仅需要豁出去,还得运用内容营销的一些逻辑。
一、有自己的发声阵地
中国**网红老板马云在微博上的粉丝是2091万,连papi酱也无法比,红衣教主周鸿祎、小潘潘潘石屹、小米雷布斯,他们早已是互联网发烧友,你说大家是愿意看冷冰冰的企业官方微信,还是更愿意看有情有温度的企业家微博?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很多企业家也想在自媒体的风口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刘强东在今年5月份就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号,不过东哥也比较忙,到现在才更新两篇文章。但企业家一定要没事整个微信号吗?我觉得不一定,如果自己打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如果交给员工,这个号跟企业新媒体有什么区别呢?典型的像董明珠,去年也在微信开了一个“董明珠自媒体”号,但由于自己没时间打理,大部分内容还是不痛不痒的企业新闻。
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微博是更为合适的并且比较稳定的发声阵地。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冯仑这样的商界思想家。(2015年11月23日,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上线,24小时粉丝即超过3万。冯仑的自媒体是团队化运作,有文字,又有脱口秀视频,跟广大粉丝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冯仑自己的原创内容。)
二、输出价值而不是“打广告”
有了平台就可以“发声”了吗?得看你的声音有没有抵达用户,很多企业家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就是在社交媒体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自己的产品,转发企业新闻,而缺乏自己的东西。就像马云爸爸也不端着,该开玩笑还是开个玩笑。
三、没有话题也要制造话题
话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需要创造出来,而且个人的话题性一旦塑造,后面能够产生连锁反应。
比如央视2013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谁也没有想到,董明珠会突发豪言,跟雷军对赌10亿,说五年内不会被小米超越。
这个话题一出来,两个人获得了非常多的注意力,媒体、网民竞相追逐。大家会觉得这两个人开得起玩笑,于是开始自发的传播,帮他们制造话题。比如关于董明珠的”格力手机开机画面必须是我”、”预设99张照片不能删”等等话题的火热,其实都是网友们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为什么大家喜欢捕捉雷军和周鸿祎,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更有话题性,也愿意制造话题啊。
这样看来,网红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做呢,童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