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0769 119.127.240.* 2016-11-30 16:59:21 |
“农田到餐桌”的农业B2B并没有那么容易
有人说,只要有互联网思维的心,农产品交易根本不需要中间环节,我们就是要搞“农田到餐桌”,去掉一切中间环节,革掉批发市场和中间商的老命。于是一大批创业者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蜂拥而上。
很遗憾的是,一旦跨界农村B2B电商,越来越觉得农业遍地都是坑,去掉中间环节不过是海市蜃楼的幻想,越往深水里游越绝望,大多数都是有去无回。所以,单凭一根网线就能改掉农业数千年的文化和习惯,未免对老天缺了几分信仰。
那么互联网思维失效,农业B2B的真正痛点在哪?下面中国商机网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谈及农批市场和电商关系,“农田到餐桌”,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但是假设家里的一桌菜,土豆来自甘肃,芹菜来自广西,白菜来自山东,再加上包装、运输等成本,你分别直接采购的成本一定没有到身边超市或菜市场采购的成本低、效率高。另外,农批市场的业态不是人为规划出来的,是交易需求和消费习惯堆积起来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的市场选择。
B2B的本质是“人”的链接,无论什么B2B,其本质是人与人的生意。
中国商机网认为今天的农批市场的交易生态,是数千年来市场选择的产物,链条当中的农户、经纪人、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各类商贩等,他们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他们生存,一定有其生存的价值,有些不是我们一蹴而就说变就能改变,尤其互联网思维盛行的当下,更需要智慧。
一个业态,如果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接起来,这个业态注定走不长远,这不是互联网思维能救赎的。轻拿轻放“革命”,高举高打“改造”对于跨界农村的所谓互联网思维,以“颠覆”之名开始“闹革命”,认真基本就输了。
农村电商有两大使命,一是消费品下行,二是农产品上行,我们把性价比更高的家电、服装、尿裤、肥皂等卖到农村里固然重要,这本身也是有益各方的大好事。可是我们“农产品上行”的持续性系统在哪里?搞农业,另外一只脚不扎到农村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坡脚英雄。
农业与其他行业大不同,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是一个大行业,每个细分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产业属性。无论产地市场,还是销地市场,这个行当留存了很多“潜规则”,我们看到太多以“革命”之名姗姗而来的有志之士,最终却因不熟悉“潜规则”被干的灰头土脸。
(文章来源于中国商机网B2B网站:http://www.863535.com/news/show/8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