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伯翱
祖国锦绣河山,几乎各地县都有名川秀水和名人古迹。山东碧水蓝天的海城日照所属的莒县亦是如此。
莒县,春秋战国时被称为莒国,今地属风景秀美海水深碧白浪扑岸的日照市,这里也是国家体育水上训练基地、垂钓基地。莒县当下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人口百余万。
这里引以为自豪的是莒县城西6公里的浮来山定林寺,巍然屹立着一棵参天古树,这就是“天下银杏**树”(已有近4000年树龄)。下了日照飞机场,步入大厅就有天下**银杏巨大彩画映入宾客眼帘。我已三次***观察抚摸此堪称生物界“活化石”的巨无霸大树。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对此树进行专题研究,其影像已向全世界播放。
据县里有关人士介绍,莒县已查明县内1500年左右树龄的银杏树有十多棵,整个日照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多达数百棵了。可见这里阳光、土壤和小气候多么适合银杏树的生存,这棵银杏树王可真谓绿荫华盖遮天浓郁匝地。传说明朝书生为考察其主干树围连搂抱七次气喘时想搂第八次时,竟发现一香美少妇站立树干凹处避雨,此生被惊艳而注目良久后,而改用手测量,测八拃至少妇时,量毕美妇仍笑而不动,故留下此树围“七搂八拃一媳妇”的典故。此树(雌)中央主干高26.7米,树干周长15.7米,树冠华荫占地达600多平方米。这么粗大的树,没有充沛雨量是不可能活4000年的,专家估计每年盛夏时,根系要吸纳2吨水,美妙在她根深处有一暗泉(卧龙泉)几千年来默默无闻地迎奉大树呢!这株古树的根系已穿石越河达百米以外。此树每年硕果累累,估算有二万余颗银杏果。银杏王不仅以她的高寿称绝于世,而且还以其特有神韵吸引了美国、日本等专家学者来此对她的“奇特,长寿”进行研究。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15年9月鲁国的国君和莒国的国君在此树下会盟。有诗描证之: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秦柏汉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
莒县最负盛名的历史人物应为刘勰(465-520年),诞生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晚年他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潜心读写处就在天下银杏**树上方百步内阁楼深处。在此寺多少个晨钟暮鼓黄卷青灯中,先生顾不得山林中蚊虫叮咬,兔窜狐叫,战胜了官僚的功名利禄和人世间的酒色财气的喧嚣尘埃,耐忍无限的寂寞,用了整整五年春秋,呕心沥血,以一位真正苦行高僧的神笔在竹简中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在南齐末年成车的竹简堆成了流传百世划时代的《文心雕龙》这部皇皇巨著。他的大名也许不少读者还读不准呢,但是听说过他的《文心雕龙》是名闻天下的一部奇书却不在少数,这是中华文明史上**部文艺理论系统著作。全书共10卷,50篇,近4万字。离4000年古银杏树不远处我拾阶而上,真是参天古树通幽,此时正值金秋满树满地橙黄橘绿时,山寺中静谧的出奇。顿觉金风下凉风拂面,导游又指眼前另一银杏古树,树牌标明,它年少,芳龄为1500年(雄),此少壮树更是挺拔向上,根深叶茂。此树只见主干蛇身龙须,盘根错节处竟又长出三代银杏树干、树枝(号称四世同堂);正惊讶时,导游忽指前方,即为刘勰大师“绝世俗,拜名师,写奇书”处。
难怪当代大文豪郭沫若1962年踏足此地时,敬佩和思念先贤,郭老写就《校经楼》大匾高悬此楼门口上方。
“毋忘在莒”是一句**的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直谏》,当然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的莒国。意思是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艰难困苦的岁月。典故是:齐桓公在酒宴中,鲍叔牙酒酣却举杯又突然停住,正告面前这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国君皇上(齐桓公):君王有了如此显赫实力,威风凛凛坐在这里饮酒作乐,可别忘了当年漏网之鱼隐藏在莒国时寄人篱下受尽人间侮辱的日子啊!http://www.5ad8.com/
资讯来源:天下银杏第一树故乡的故事
|
友情提示:
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果发现错误或不符合法规或造成侵权,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谢谢。 |
当前页在本站[名站在线]7天内点击次数(点击次数为零的日期不显示): |
信息评估: |
(还没有网友对该信息作出评估,你想为该信息提供第一个评估吗?) |
|
|
|